討論區和網誌興起,加上巴士阿叔、飛機阿姐、強姦快閃黨等「成名人物」,令各大報章紛紛向互聯網濫索「碎料」。當中最積極進取的莫過於生果報,幾乎一半報道都引用網民的意見,早幾個月開始更推出「news@apple網聞」,將互聯網新聞發大來搞...
太陽底下無新事,網絡世界可有多少有趣事?記者挖了幾個月,把網絡舊文挖空,幾近乾塘,故加設「網聞報料站」,讓網民自動獻身報料,一經採用,薄酬100元——咦,咁算唔算畀錢買新聞?
互聯網的影響遍及全球,無可逆轉。外國的網誌已在社會發揮力量,大有左右輿論之勢,成為傳媒以外所謂的「第五權」監察。可是我們香港呢?拿兩日的「網聞」來看,不外乎「平胸女遇上賣胸圍的惡魔」、「吊帶美少女遭惡女五人幫圍毆」、「17歲女賣肉求財高登友好言勸退」、「醜女受辱 泣訴靚女真係大晒」、「哈迪斯無意結業擁躉莫愁」等等,全部不涉公眾利益,只合公眾八掛。就連那段「徵聞」廣告,用的網上成名人物也是巴士阿叔、飛機阿姐、罵的士佬內地阿姐之流。
適量趣聞報道,本無不可,問題是邀請全民參與報道,無形中擴大趣聞的重要性,最終將令網絡匿名公審無法收拾,人要求他人的道德界線將推到歷史新高。巴士阿叔、鬧的士佬等小吵小鬧,幾乎天天都在社會發生,現得到大報垂青,正所謂重償之下必有勇夫,輕償之下也有懦夫,各敢怒不敢言的懦夫便拿著部手機拍拍拍,坐收一百,全民變「記者」,積極發掘天天發生的瑣事,小題大做。
各討論區子民得到大報如此器重,也亢奮無比,自捧為網絡無冕皇帝,虛擬大俠,出片教訓「罪大惡極」之徒。以後,有青年在巴士打PSP沒有讓座給阿婆、有人揸Benz泊車不入錶、阿伯亂過馬路令汽車急煞等,一經拍下,轉載到報上便會變成「賤男巴士打機少理阿婆」、「揸benz唔使入錶 有錢大晒」、「老野亂過馬路累街坊」等罪大惡極、人神共憤的「網聞」——沒辦法,不小事化大,一百元便袋不穩。
這也令出位變得很容易——與朋友自編自導,在地鐵對住男朋友大叫「仆街,買個Gucci都買唔起,你話你有乜用」,即成粗口港女,罪加一等;又或男人老狗穿套美少女裝出旺角行一轉,放上youtube,翌日見報,隔日收錢,正式名利雙收。
生果報出現,把傳媒生態徹底改變,先是「新聞娛樂化」,發展到近年「新聞瑣碎化」,現在經網民巨輪一壓一輾,即成「新聞粉屑化」——人人爭相搶讀那些天天發生、大驚小怪的粉屑新聞,對其他關乎自身和社會利益的大題目一概拒諸門外。
更可憐是,當人人爭相報料,樂此不疲,各討論區又沉醉於名利雙收的亢奮下,到時,人人也是新聞粉屑化的幫兇,生果報便可名正言順把這個罪名攤分給全民,洗脫污名。
1 則留言 :
很不健康的風氣,年青人對社會大事不聞不問,只顧在「上位」、「名利」中打轉,只求威風、不勞而獲、短期利潤。盡做誇張失實、擾亂社會秩序之能事。
沒意志力的人易被他人影響,如斯風氣一經人鼓吹,一定有不少人以跟潮流為名而照做,沒去衡量箇中意義。
漸漸地,他們就無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,見高拜見低踩
投機取巧無一不精。
做人,就不能踏實一點嗎?
青少年和傳媒對此都責無旁貸,但兩者從中都各取所需,只顧眼前利益,並沒抽身的打算。
終有一天,當報紙中種種倫常慘劇、風化案皆出自人手,青少年只餘下弄虛作假為謀生技能,那又如何?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