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歌壇死了沒?

李純恩批評香港歌壇已死,全因歌詞上文不接下理,新一代歌手與作詞人都像文盲,與上一代樂壇不能相比。

當然,娛樂圈中人理所當然地會圍剿李純恩,畢竟這說話真的不怎麼中聽。

黃耀明:「一直以來有許多人說這種話,現在全球唱片業因非法下載影響都不景氣,但以前的音樂和文字創作方面都沒現在的蓬勃。例如黃霑、鄭國江和林振強等都是經典大師,不應該用那一代去量度我們這一代。」

我不太認為唱片業衰退是因為非法下載,因為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再聽中文歌了。
而另一方面,KOKIA(我現在唯一會聽的)的歌我雖然都有下載MP3,但我每一隻作品我都有買啊。
而且,就算你禁絕了非法下載,那班人難道就會去買你的CD了嗎?(依照業者的計算方法,江南STYLE 在Youtube上共有 17.4億次點擊,設這首歌價值1美元,因此對PSY造成17.4億美元的損失)
在2007年《政治經濟學期刊》上有一份新研究指出,非法音樂下載對唱片銷量並無顯著影響,這與唱片業宣稱的剛好相反。


藍奕邦:「我有看他的文章,他也是文人,文人間應該互相尊重。填詞非易事,比寫文章更難。」他更揚言下次出碟會給對方鑑賞一下:「希望他心息,是否他聽歌不夠?只是經過店鋪隨便聽而已?如果樂壇已死,我們豈不是要退休?」藍奕邦又指現在是樂壇交接期,亦是最艱辛的時期,希望大家多點包容。

我也同意真的很難。粵語有九聲,配詞真的很難。
事實上,我不太能理解甚麼叫做「你很倫敦 而我很紐約」、「你的憔悴 如像海德中你餵的白鴿 頭上烏鴉監察我蘇豪裡 於晚間」。
填詞非易事,比寫文章更難。

任賢齊:「可能他(李純恩)對食物方面比較專門,但不知他聽音樂方面品味要求有多少。」他覺得現在還有許多用心的音樂人,只是廣東歌的市場小較難發展,強調陳奕迅是個努力的好例子,是大家的學習對象。
80年代香港歌、電影的市場很小很難發展嗎?
如果香港人會去聽韓文歌、日文歌,代表韓國人、日本人也有可能會聽廣東歌吧?

我不肯定香港歌壇是不是已死,但就算沒死也奄奄一息吧。

也許「食軟雪糕 雪糕 雪糕」或「嚟啦 啦啦啦 嘻嘻哈哈」、「你有借過我 五個半 過去你對我 亦算太過照顧」只是少數 (是說…正常人都不會讓這種東西過關吧),可是就算漢學造詣沒高到可以用甚麼典故,填詞的能否「表達到他想講的」,而不是先照顧好押韻,再像玩Scrabble一樣,將合適的字詞堆砌進去?

這十年,有哪一首流行曲,仍然雋永?

P.S.有些人更奇怪,狠批李純恩自己又不能作到好曲,憑甚麼批評人?
事實上,我又沒當過特首,也沒施政管治經驗,看來我也沒資格批評CY了。

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

駁工聯會:你也不要倒我們的米

林淑芬﹕歪理掩蓋不了事實  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(下稱本會)近日發表聲明,對「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及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指摘『自由行』害港」的講法,表達不滿,引來評論員的惡意攻擊,罔顧「自由行」對香港經濟帶來正面影響的事實,反指「自由行」對香港「有破壞、冇建設」,最痛心的,是有人顛倒是非,刻意挑起兩地同胞的矛盾,抹黑本港旅遊業、相關行業從業員及本會,對此,本會表示強烈憤慨! 
首先,旅遊業對香港整體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性,應予以肯定:旅遊業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,受僱於旅遊產業相關的從業員超過62萬,佔本地勞動人口約六分之一;2000年至2009年間,香港新增職位中的28.4%便是來自旅遊業,旅遊業的發展,帶動多種服務行業受益,並對香港各個時期的經濟復蘇起到關鍵性作用,旅遊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。

根據政府統計,2010年香港約有218,100人從事旅遊相關行業,佔香港總就業人數的5.6%,旅遊業佔本地生產總值4.4%。
旅遊業的「重要性」顯而易見。


其次,我們認為本港旅遊業,應有健全及主動進取的發展方向:本會是工聯會的屬會,無論在工聯抑或屬會的層面,多年來我們也關注旅遊業發展。多年來我們推動開放讓更多內地旅客來港,包括爭取自由行旅客;改變現時過分偏重內地旅客而倡議擴闊訪港旅客客源,盡快落實會展第三期擴建及第二條機場跑道;打造旅遊品牌,提倡誠信旅遊,推廣「正版正貨」認可計劃;推動香港建立品牌手信,打造「手信街」及「觀光夜市」;發展多元化主題旅遊,開發新景點,發展地下購物城;檢視酒店設施供求問題,推動經濟住宿設施;並促請政府成立旅遊局,統籌旅遊業相關事宜,訂立長遠發展措施。我們亦曾發布,反對零團費、刀手、客等行為,鼓勵及推動從業員技能提升。凡此種種也是鞏固香港作為「國際旅遊之都」、推動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及務實的方法。

1) 對不起,你說要讓更多內地旅客來港,同時又不要偏重內地客,這麼神奇的奇蹟你是怎麼做得到的?
2) 擴建機場或第十八條跑道都只是增加客量,改變不到客人從甚麼地方來。
3) 建立品牌手信我不反對,只是…香港有甚麼手信可以讓你來一條「手信街」?而且一條街想賣甚麼東西,我個人認為,在現時尚未推行計劃經濟的香港,還是先由市場決定比較好。

令人遺憾的,是有評論員認為因少數不良的旅遊業從業員,而要煞停內地旅客訪港,香港亦因這一撮人的行為,而讓香港旅遊業塑造成腐朽形像,禁止內地旅客來港才能轉腐敗為健康,令人莫名其妙,亦抹殺了數十萬名旅遊相關行業僱員多年來默默的付出,實不公道。

不,主要問題在於大量的旅客,不在於少數不良的旅遊業從業員。
另一方面,范譚二人的聲明中並無出現指責「旅遊業從業員」的字眼。

再者,香港不會為求盲目吸納旅客而不顧一切,事實上特區政府已因應本港的整體情及應付能力,要求內地配合,煞停深圳非戶籍居民「一簽多行」來港,並落實多項措施,打擊水貨客、推出限奶令、防止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及衝急症室等。我們相信市民會明白政府的取捨,亦希望市民可以對政府多一點信任。

我不肯定不顧一切的定義是甚麼,但如果你認同「政府已因應本港的整體情況及應付能力」施政,那我想你即已同意「太多自由行旅客會為香港帶來困擾」這前設。
事實上,我認為市民對自由行的體諒、包容根本已經可以去拿諾貝爾和平獎。

不要倒我們的米 
最後我們想說明的,是國家開放讓同胞外遊乃大勢所趨,來港與否也是個人的選擇,香港不做好吸引旅客的配套,客人會流到鄰近其他城市。同時,香港作為國際旅遊之都,我們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來港,甚至一訪再訪。訪客因文化、背景及生活習慣的不同,有時可能引起部分市民的關注,但我們深信以香港人的素質和包容,對各地訪客也慣以開放心懷和胸襟,盡顯好客之道。

不要倒你們的米,可是,因為藥房、金行這些以自由行為主要客源的商店,以高價承租搶去原有商戶的舖位,倒了原來商戶的米、令當區居民困擾,這筆帳又應如何計?
不要倒你們的米,所以,倒其他人的米來成就你們的米吧?

我們歡迎旅客,但只歡迎文明的旅客。
雖然你們以開放心懷和胸襟,歡迎旅客到你們辦公室地板拉屎,但是說不定,可能有其他人不怎麼歡迎也未知呢?

旅遊業受震盪,將來受最大影響的,莫過於香港整體經濟及打工仔女。與其抱反對謾罵的心態,將所有問題歸咎於內地旅客及自由行,挑撥兩地同胞矛盾,倒不如理性地多提有建設性意見,不要倒我們的米、倒香港人的米!否則,最終會令香港整體利益受到損害。 
作者是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秘書長
老實說,如同向富豪減稅一樣,自由行旅客來不來香港,基本上的不關升斗市民的事的。
這很易理解,因為免稅或匯率問題,自由行大都主要是購買奢侈品,而機票、酒店等的錢也不太會造成涓滴效應,流向整個社會。換句話說,只有少數人能獲益的政策,卻要大多數普通人去承受。
不過整篇文章之中我十分認同作者的最後一段,容我大字引用之:

不要倒我們的米、倒香港人的米!否則,最終會令香港整體利益受到損害。


綠色和平與虛構新聞


Greenpeace China 绿色和平 綠色和平
【宮崎駿撐福島,唔撐東京奧運】 
雖然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光榮引退,但反核的決心絲毫不變!
2020東京奧運會,距離而家仲有7年時間,日本首相話有信心「向世界展示完成東日本大地震災後重建的日本的面貌」。
宮崎駿就回應一句:「輻射是700年, 7000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」,以奧運振興經濟,是「天真的想法」。身為日本一分子,宮崎駿更不屑為「這些人製作 (奧運宣傳) 影片」。
福島核災至今兩年半,政府不但還未處理好災後工作,更接二連三發生核污水泄漏事故,亦有大量災民未得到應有的賠償。呢個時候,日本政府竟然不是全力救災,而是花錢和精力大攪奧運,宮崎駿就話呢個係「本末倒置」的做法!
詳細報導:http://bit.ly/17VDcUt

由於上一次的「北極熊活活餓死」事件,這次我一看到朋友又再貼這新發文時, 考慮到它的前科,我馬上看看出處。嗯,有中時電子報呢。

可是,電子媒體自身不會找記者採訪,可信度本來就不及傳統傳媒;更何況,在台灣三大電子報之中,中時電子報本來就名列很後,甚至連聯合新聞、東森新聞(記得上一次安祖蓮娜收10億切乳房那假新聞嗎?)都比不上。
那麼,是不是應該再查一下呢?

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去找google。因為中時電子報不可能會就這種新聞親自跑去日本採訪,所以一定是翻譯外稿,那麼,一定會有日本傳媒的原文的。

可是找日本google 輸入 「宮崎駿 五輪」 或 「宮崎駿 700年」都完全找不到日本報章的相關報導。
(順帶一提,以「宮崎駿 700年」為關鍵字搜尋時,倒是能找到中文報導,但幾家媒體的用字幾乎一模一樣,也就是「轉載」)

然後9月12日,日本傳媒向吉卜力工作室求證,負責人表示「並沒那樣的發言,這不符事實」。


到了這地步,看來真相已白。

不過,不管中時還是熱愛地球的綠色和平,也完全沒打算收回發言,更諻論道歉了。
事實上,考慮到它連上次衊造北極熊後也沒後續回應,現在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事。


對了,再向大家推薦一下「新聞小幫手」這插件
「新聞小幫手」是以瀏覽器的擴充套件的方式來運作,目前可支援 Google Chrome, Firefox 與 Safari 等瀏覽器,安裝好之後不用做任何設定,只會在我們瀏覽 Facebook 網站、遇到可能有問題的新聞時,跳出警示訊息,提醒我們「注意!您可能是問題新聞的受害者」。而這工具的運作方式就是由網友一起來提報、共同維護的,在不被亂搞或惡意破壞的前提下,應該會是很好用的小工具。       by 重灌狂人

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

最後通牒博奕─人到底是否自私

上世紀,自John Nash提出囚徒困境後,衍生出最後通牒賽局。為使大家不用再跳轉網頁,我就簡述一下範例:

A手頭上有$100,他可以給予B $1~100內任何金額的錢,如果A開出的金額B願意接受,那就交易成功。如果B不同意,那就一拍兩散,大家都分不到錢。 
按照經濟學的前提,人類是絕對經濟動物,只會考慮自己利益行事;那麼,就算分到$0.1,利益上也總比一分錢也分不到為好。


但在實驗中表明,人並不是經濟動物。基本上如果A出價低於$15,B就會很不爽而拒絕接受。
平均來說,A會分$30給B,以免遭到對方拒絕。

30%。
這不是一個小數目。所以,這說明了人類是有利他的精神嗎?

不一定。
因為A增加分出去的錢,目的很明顯:以防對方拒絕令自己分文不得。
這種表面慷慨的行為,其實仍舊是與自己的利益掛勾。



於是,就出現了一個新的變體:獨裁者賽局



A手頭上有$100,他可以單方面決定:(1) 兩人平分,每人各拿$50; (2) A拿$90,其餘$10分給B。

設想一下,如果你是那位獨裁者,你可以平分那筆錢,也可以只給對方$10。

比較可能的情況是──你會平分那筆錢。第一次參加這獨裁者實局的人,有3/4的人就是這麼選擇的。

實驗表明,不管是在南加州、巴拉圭的土著部落還是蒙古西部,參加者都大同小異傾向給予。


現在,這博奕規則再作調整:獨裁者可以給與$100元以內的任何數目,而非當初限定的兩個選項。
在這規則下,人們平均大約給出$20。


看來,人類的確是天生利他的。


可是,芝加哥大學的約翰‧李斯特不這麼想。
他先從標準的獨裁者賽局開始,而實驗結果亦如同典型獨裁者賽局的結果,70%的獨裁者會分錢給B,平均為$25。

在第二個實驗之中,李斯特給A增加了一個選擇:他仍舊可以給與$100元以內的任何數目,而如果他願意,他也可以從B身上拿取$5。如果人真的是天生利他,那多加這個選擇照道理不會影響到A的樂善好施。

而這版本中,只有35%的人會分錢給B,只有版本一的一半。同時有45%的人一分錢都不給,而剩下的20%的人更選擇從B身上取去那$5。


李斯特沒有止步。在第三個實驗中,李斯特告訴A,B同樣被給與了$100,A可以全部拿走,又或把自己的錢分給B。

結果,只有10%的A願意給錢,超過60%的A從B身上拿走錢,而當中超過40%的人更拿走B的所有錢。

在規則調整後,一班利他的善長,搖身一變化作強盜。


李斯特最後的一個版本,與第三個相似,但有一點變了:參加者A和B都要先工作賺取那$100。

參加者通過工作掙到錢後,該做實驗了。A仍可選擇拿走B的所有錢,正如上一被本的人一樣。但在2人都靠自己掙錢的這版本中,只有20%的A麘從B身上拿錢。至少2/3的A既不給別人錢也不拿別人的一分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