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

政府落實推行「投票權交易制度」

譚志源到港台解釋政策 (圖:蘋果日報)
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表示,將正式落實推行「投票權交易制度」,容許合資格選民在私人市場出售自己投票權。政府消息人士指出,此舉不但有利急需選票的參選人,而對選舉漠不關心的選民亦能提供經濟實惠,屬雙贏局面。

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昨有文件指出,今年正式選民登記冊載有3,507,786名地方選區的登記選民,登記率為73.5%。

其中18至30歲合資格選民有971,400人,但只有580,123人已登記做選民,登記率只有59.7%,尚有391,277人未登記。
相反,50歲以上合資格已登記的選民人數多達1,801,469人,佔該年齡組群的合資格選民人數2,286,700人的78.8%。
至於31至50歲的年齡組群合資格選民有1,126,194人,已登記為選民的比率亦有74.3%,換言之,18至30歲合資格選民的登記率跑輸其他年齡組群。

而過去幾年的投票率低下,2008年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分別約為53%及45.2%,而2007年及2011年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則約為39.8%及41.5%,而2010年的五區補選,更低至17.1%。

換而言之,每次選舉都約三成至四成合資格選民不去登記,當中已登記選民亦有約有百分之五十至六十的選民捨棄其投票權。政府認為,與其任由選民將這種「死權利」放置,不如參加逆權侵權法例,活化選票變成現金流,則更能振興經濟。稅務局估計,假設每張選票價值$500計算,就可以創造近25億的經濟、為庫房帶來近3.6億收入。

譚志源曾建議由政府統一買票,但考慮到香港按《基本法》規定奉行資本主義,因而落實批准引入市場原理,准予在私人市場發售投票權。

政府預計政策實施後,民協、街工等弱小政黨初時可能不滿,但認為親民黨或自由黨之類富有政黨崛起後,可發揮涓滴效應(trickle-down effect) 惠及小黨,相信只屬過慮,故拍板通過。

沒有留言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