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The Death of Mr. Patient, Ms Receptionist

一名病人倒在明愛醫院附近,遭延誤救治的新聞,令我想起幾年前電影節的一套羅馬尼亞電影《無醫可靠》。

影片故事講述嗜酒老人Lazarescu (Ion Fiscuteanu) 一日突然感到頭痛和胃痛,遂電召救護車求助。久等後救護車來到,經過初步檢查,懷疑 Lazarescu 患癌,於是送他到就近的醫院作進一步化驗。不巧,附近發生了一宗嚴重的交通意外,所有醫院都擠滿傷者。加上醫生們不滿 Lazarescu 酗酒的習慣,都不願意收留他入院。於是救護員載著 Lazarescu 走訪各家醫院,看著 Lazarescu 的情況不斷惡化,仍未能好好接受治療。

雖然故事背景在羅國,但片中展示的種種建制陋習,其實在大部份國家都隨處可見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,例如內地便時有聲聞某醫院「認錢不認人」而導致病人延醫致命的新聞,不過說真的,我是沒想像過會在香港發生。

影片中雖然醫療制度麻木不仁﹐但也沒有把一群醫務人員「面譜化」處理。他們可能欠缺了一點點同情心﹐但卻並非冷血動物。不論是起初口出怨言的醫生、優先處理車禍而將Lazarescu置諸一角的醫生,或者是後來不肯為未有簽紙的病人做手術的醫生,他們都沒有違反專業手則。對於他們按本子辦事的態度,我們頂多只能說他們不通人情,卻不能在職業道德上予以譴責。推而論之,可以說,建制雖有不通情達理之處,但說到底,執行這些制度的是人,所以最教人痛恨的並非建制本身。反之是人如何受到建制洗禮,漸漸喪失基本人性和惻隱之心,變得毫無感情,而且毫不自覺地成為被制度扭曲人性價值觀的受害者。

只是,今次接待處的職員,也只是一介合約工,為了生計,也只能把人性泯滅,像機械般按編寫程式應答,以便出事時也能確保自己「無懈可擊」。執行的是人,但我們能要求他/她不按本子辦事嗎?我不敢太輕易回答。

再說,召急症室派人最快可能要 10分鐘才到,時間上跟召救護車差不多,只是沒人猜到遇上擠塞,花上 25分鐘。要短時間做正確指示同決定,永遠不是易事,回首再看,當然人人都說得出怎做才正確,然後就屌。這叫「旁觀者事後孔明症候群」。

參考文章來源:動映地帶safari underground

2 則留言 :

匿名 提到...

其實~醫生執行這些制度都係為左有秩序咁醫治病人,2人一齊有事,你點都要救完一個先ar? 醫生如何能做到十分有惻隱之心和有感情,他們經常面對將要死去的人,因為有惻隱之心和有感情,醫生應是非常傷心,這樣的醫生事後還能救其他人嗎?

而且醫生都要生活,如果給一個人免費治療,那麼必會有其他「更可憐」的人找他,醫生都要養家,照顧家人都是人性中的善啊。

事件中接待處的職員像機械般按編寫程式應答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?如果她放下自己的工作崗位去救助那人會造成混亂,不救那人又不忍心,她大慨是無助,但不是無情,2分鐘後,她有打電話向急症室的人求助。事實上,2分鐘後,一名途經的醫生已為病人施行體外心壓, 但最後病人還是死了,職員成為了罪人。

其實死者的兒子也可以自己跑上急症室去嘗試找人協助,可是他沒有,連他自己也不能應變,為何要罵其他人?如果他的父親是有心臟病,他可以去學急救,萬一有事時他也可救活他的父親。

Wolffy 提到...

也不能太怪死者兒子,始終關心則亂